查看原文
其他

田红卫:国象是中外交流的桥梁

2016-07-09 笑笑生 映美杯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


在国际棋联主席伊柳姆日诺夫的致辞中,田红卫拿圆珠笔在纸上迅速地记录着,她神情泰然自若,待到主席说了很长的一段话后,她对着话筒,以流畅、标准、甜美的英语与汉语给现场的嘉宾、棋手以及媒体翻译。

田红卫在同声传译中

在颇具国际化色彩的国象比赛中,田红卫经常担当翻译,她为中国棋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国象发展,搭建一座沟通之桥。

“以前有的棋手外语沟通能力弱,不敢参加国际比赛,贻误不少事情,对外交流非常重要。”这位去年走马上任的中国棋院国象部主任回忆当年,依然为外交人才匮乏的尴尬情形唏嘘不已。

时光如白驹过隙,自1997年进入棋院外事部,主管国象外交事宜,田红卫与国象打交道已近20载。

“日常不仅要肩负重大赛事的口语翻译工作,还要笔译世锦赛等重大赛事合同”,口说笔写,业务繁重,非一般人能抗住,而其中不绝的力量源泉便是对国象的热爱。“一进外事部,就喜欢上了国象。”

爱,力量之源泉。

同样,对外语的热爱,让这位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师大)的才女,能够出类拔萃,练就一身硬本领。

在成都国际棋联女子大奖赛“棋后”谢军的“棋与人生”的主题演讲会上,田红卫神情专注地听完一个小时的演讲,她谦虚表示,“我与谢军一直都是好朋友,谢军的故事也一直给我以激励。不过,我没有谢军的天赋,只能以勤补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田红卫主持联赛开幕式

田红卫翻译国际大赛无数,对中国国象事业的发展脉络了如指掌。在早期草创年代,国象相比象棋与围棋的发展,应属“盐碱地种树林”类型,自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通过以叶江川、徐俊为代表的国象人长期不懈努力,谢军、诸宸、许昱华、侯逸凡四位“棋后”横空出世,而奥林匹克团体赛的夺冠,扬威国际,让世界肃然起敬。目前中国国际象棋的影响力已非昔比,国内各级别赛事如火如荼,中国已成为国际棋联高度关注并具有竞争力的“赛事最活跃国家”。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田红卫说,我目前的任务,就是团结所有的国象人,把目前国象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为国际象棋部主任,田红卫对中国国际象棋未来发展思路清晰,“以普及带动提高,依靠网络与软件,助力棋手提高水平,让棋手多参加顶级国际大赛,通过实战提高棋手的水平,缩小与国际象棋强国之间的差距。”

田红卫与乌克兰“姐妹花”安娜与玛利亚合影

回忆自己从事与国象有关工作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田红卫特别强调,今天国象事业的进步,离不开以老院长陈祖德为首的几任院长的顶层设计和持续关心与支持。

1996年,陈祖德院长提出国象“四步走”战略规划,女子个人冠军、团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男子个人冠军。如今,对中国国象人来说,国象的男子世界个人冠军,是要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峰。田红卫希冀不久的将来,中国男子棋手能够登顶世界冠军,像丁立人、余泱漪、韦奕等一波年轻棋手大有希望,具备冲击世界冠军的实力。到那时,中国国际象棋才算真正登上世界的巅峰。

田红卫说,实现老院长的规划与目标,是我们新一代国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阅读

国际棋联女子大奖赛背景介绍

第五轮 居文君连胜等级分创新高

谢军讲座:《棋与人生》(01)

谢军讲座:《棋与人生》(02)

谢军讲座:《棋与人生》(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